甘肃通渭:为水而战,向水而生,因水而兴

1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苏敏 记者王斌报道 金秋十月,走进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沿着城区牛谷河20里农耕文化风景线穿行,但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有野鸭凌波戏水、有飞鸟悠然栖息、有楼阁鳞次栉比、有诗书笔墨含情,绘就一幅城市与山水相映成趣的美好图景。

可谁曾想到,如此山水相依的美好图景,在十多年前却还是截然不同的窘迫光景呢。

21世纪初,贾平凹来到通渭,写下了散文《通渭人家》,把通渭严重缺水的现状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在文中写到:洗过脸洗过手的水,涮过锅净过碗的水,过滤后,把清亮的水喂牲口和洗衣服,洗过衣服了再浇牡丹……

2

水,曾是多少代通渭人揪心洒泪的话题。那时通渭境内植被稀少,环境恶劣,十年九旱、十年九灾。长期以来,祖祖辈辈通渭人围绕着“水”字,与天斗、与地争,书写了一部为水奋斗的恢弘历史。

旱魃肆虐,水源干涸,那是让所有通渭人刻骨铭心的一年。2010年,全县气温持续偏高,干旱少雨,城区供水主要水源地锦屏水库来水锐减,现场居民用严重告急。12月份,随着严冬的到来,水量本来不足的通渭锦屏水库一夜结冰干涸,农村水源地出水量锐减,全县47万人饮水面临空前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通渭县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争取支持和群众自救相结合的办法,随即启动城区3处备用水源,每天从碧玉、陇川、寺子等乡镇的4个取水点拉水补给城区供水,保证城区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对厂矿企业、建筑施工、洗浴等高耗水行业暂停供水;与此同时,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专家组走进通渭,和通渭的技术人员在城区周围寻找打井水源;在乡村,调配拉水车在风霜雨雪中为家庭生活用水日夜奔波,一吨饮用水的费用达150元之多,让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3

王仪是通渭马营镇长川村的村民,他清晰记得,每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就要到深沟里排队挑水,接满一桶水最快也需半个小时。回忆起那段往事,他苦笑着说:“每天围着找水的活干,但从外面挑回来的水根本不够用,全家人洗脸都是共用一盆水,洗过脸的水还要用来洗衣服、喂猪、喂牛。”

2012年,在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落户通渭,同时,全国及甘肃省工商联倡议非公经济爱心人士积极捐助,援建通渭县2000眼同心光彩水窖,这一年,通渭县总共建成农村集雨水窖5735眼。

4

“母亲水窖”项目落户长川村后,王仪被确定为项目实施户,他们全家十分欣喜。水窖里蓄的水,是收集的屋顶和院子里的雨水。一眼“水窖”可以解决一户家庭的饮用水,两眼“水窖”可以解决一户家庭的生产用水,这让王仪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靠天蓄水的水窖,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生活用水,但仍然受制于年降水量,通渭缺水的历史并未实现根本性的变化,发展产业更是无从谈及。

近半个世纪以来,通渭县从未放弃引洮入通的梦想。特别是近年来,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用水状况发生彻底改变,是源于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的实施。经过通渭县不懈努力和各方建设者多年的艰苦鏖战,2015年1月10日洮河水头终于涌进通渭县大山羊场2万方调蓄池,全县人民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圆梦工程终于实现。

“四县一厅蟾姆山,黑池龙王卧龙潭。新建一座水晶宫,洮河青龙来上班。昔日黑龙独制山,十年九旱困陇原。而今蟾峰双龙会,顿使陇上赛江南。”在喝上甘甜清澈的洮河水后,当时通渭马营镇蟾姆山下一位80多岁的老人激动地创作并撰写了这样一首诗。

马营镇华川村坐落于蟾姆山脚下,这个村是全县离大山羊场2万立方米调蓄水池最近的一个村,华川村徐堡社的村民是通渭县最早喝到洮河水的农村群众,是全县引洮圆梦工程的第一批见证人。当年80岁的村民徐进贤老人回忆起58年前自己参加引洮工程的往事,感慨万千,总会提及“饮水思源”四个字,含泪感叹洮河水来之不易,真是:百年坎坷通水路,世纪沧桑引洮梦。

为进一步提高通渭县已建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障能力, 2016年以来,省市县把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通渭县紧抓时机,逐步对全县供水管网实施改造提升,。

通渭县陇阳镇张湾村实施的四南干管前段改造提升工程就是省市县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是对引洮供水工程的改造提升,通过埋设四南干复线,提高四南干管供水保证率。建设现场,火花四溅,工人们抢抓工期,正在进行钢管埋设、管沟开挖、钢管焊接及夯填。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覆盖区域内的10个乡镇14.75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能力。

“受地形地势条件限制,四南干管前段改造提升工程穿越交通道路19处,大跨度倒虹3处,施工难度大,工期紧。”顺着通渭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杨彦虎的指向望去,只见施工山体坡度75度左右,是座石山。杨彦虎介绍,因为山太陡峭,须先用挖掘机在旁边开掘出一条小道,以便后面的施工。为了驱走旱魔,解决用水问题,通渭县克服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困难,奏出一曲引来源头活水、保百姓和谐安康的昂扬战歌。

2022年,通渭县承诺为民办好实事,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保障供水安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引洮一期通水率达到100%,同时,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黑燕水厂开始试运行测试。全县所有在家农户全部通上了自来水,自然村通水率达100%,户通水率达98.8%,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水资源匮乏的问题,通渭人民彻底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

而今,通渭县城已建成一系列水系景观,让活水注入城市脉络、激发城市活力,牛谷河改道取直、穿城而过,沿岸自西向东建成温泉湿地公园、西河湿地公园、秦嘉徐淑公园、南园体育公园、日月同辉广场,与跌水堰水系景观交相辉映,绘就20里水岸农耕文化风景线,昔日的陇上旱塬变成一座碧波荡漾、水趣盎然的“水城”。

新闻直通

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天津地铁11号线延伸线一水盾构区间右线贯通!
G1816乌玛高速合赛项目首座大桥箱梁架设完成
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协会调研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北京六水联通蓄滞洪区三标项目管道安装首件通过验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促进会成立
昭平县举办2025年农村电商骨干培训班,短视频内容创作与直播双引擎驱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兰永临高速六标项目董岭3#隧道右洞顺利贯通——主体工程告捷
扎实推进美丽河北建设 全省优良天数达267天

前沿经济

企业出海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交流会在京召开
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天开智慧小镇二期项目主楼全面突破正负零
河南栾川:延时服务“不打烊”隔夜评标“硬保障”,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河南商丘市示范区:多元联动 打造高效贴心政务服务新模式
河南商丘市: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助力金融营商环境建设
2025小红书商业合作伙伴大会:「质量驱动」是CKBP共赢的唯一路径
中国·海南2025新能源汽车众测环岛赛开赛
服务高水平开放,海南自贸港建设背后的工行力量

观点

2025松茸产业发展大会在丽江举行 松茸国标正式发布 产业枢纽获多方授牌
匠心筑梦启新程,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新项目
梧州学院: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桥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冷友斌哈佛演讲:飞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抉择
向阳而生,循梦而行——从台胞故事看2024年两岸融合发展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 做实知产护企
汽车市场迎变局,需求推动产业加速重构
金观平:精准发力巩固消费回升态势

访谈

发挥专业特色,以党建品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宝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李鹏一行莅临云砺(票易通)走访调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破解“35岁焦虑” 让更多青年人才“冒头”
河南商丘市:“三个强化”推进集团化办学 促进义务教育扩优提质
风筝传人 吕阳 |“形、意、情、趣”话传承
“零门槛”转专业 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
会老友、展信心 跨国企业“掌门人”密集访沪
云南省沧源县杨红军:留在大山深处 坚守三尺讲台

施政方略

沃土育新芽:河南三门峡营商环境以“服务”为笔,绘就高新产业聚集图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4号线二工区项目开展“万名工程师进课堂 促产学研融合路”活动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4号线二工区项目开展爱心助考志愿服务活动
河南省通许县:构建“四维”创新生态服务体系 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河南通许县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河南通许县:固优化营商环境之本 培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元
河南通许县:职责重塑,提振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新速度
四川成都:武侯区簇桥街道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