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 科技之光照亮富民产业路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刘国庆 马涛 记者赵凯华 王斌报道
他们,扎根田野,服务三农,把技术无私贡献到基层;
他们,扛牢使命,攻坚克难,把丰收论文书写到大地。
他们,是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他们,在甘肃宕昌县有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科技特派员团队。
国庆期间,记者走进甘肃宕昌县木耳乡木耳梁千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集中连片的中药材长势正旺,浓浓的药香味儿沁人心脾,大家用辛勤的劳动收获一年的付出,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木耳乡地处高寒阴湿地区,辖区内地势海拔高,气候温差大,有种植中药材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木耳乡依托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依附政策大力扶持,采取“党支部+科技+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户走科技化、专业化、合作化生产的路子。同时,按照“千亩中药材”、“一村一品”发展战略,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路。 “现在我们这边经过县科技局专家们的传经送宝,精心指导,中药材比往年长势都好,眼下迎来了丰收季。”宕昌木耳乡党委书记杨国辉说。
陇南宕昌,西北小城。今年,这座由红色重镇哈达铺、绿色5A官鹅沟、古色久远“宕昌国”,红、绿、古三色汇织而成的旅游和中药材城市步入快车道、迎来大发展。
在位于宕昌县城西北50公里处的庞家乡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等十余种中药材郁郁葱葱、丰收在望。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种植、优良种苗选育……如今的拉路梁,今非昔比。
科技带来的红利正在这片厚实的土地上愈加彰显。
“号脉问诊,提供良方。”今年初,宕昌县被中组部列为全国科技特派团重点技术帮扶县。宕昌县委、县政府带领有关部门积极与科技特派团顾问吴杰、团长刘彩云等12名专家对接协商、沟通交流,结合宕昌农业科技特点,因地适宜确立了中药材产业、食用菌养殖产业、中华蜂养殖产业,三大富民增收帮扶方案。
宕昌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高标准的中药材品质。然而,如何让这“美誉”搭乘现代科技的东风吹起大家的钱袋子,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今年5月,科技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王惠珍、魏建和专家带领团队,在庞家乡拉路梁药材种植基地、理川镇丰达中药材合作社、哈达铺镇中药材商贸物流园区、琦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走访,一线座谈。
说干就干。结合气候地形,科技特派团率先开展四项工作。研究野生淫羊藿生长习性分布状况,为人工栽培打实基础;种植基地技术指导半夏引种栽培;野生茵陈采样精油提取;育苗基地如何高效高产。随后,又与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药材(黄芪和党参)GAP基地建设指导协议。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组长王惠珍介绍,科技特派团将围绕中央的“三覆盖、两促进”目标要求,加强县内部门、技术力量、企业的合作,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措施和方案。主要在野生淫羊藿驯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当归早期抽薹防治、重茬连作障碍技术攻关、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培训等方面落实帮扶责任,确保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仲夏时节,热浪翻腾。中组部选派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食用菌产业组任爱民等专家,顶着烈日,在车拉乡、木耳乡、理川镇等多个地方为食用菌种植大户,结合当前天气特点讲解香菇木耳种植管理技巧。
专家讲的细心,大家听的用心。科技帮扶坚持问题导向。木耳乡马莲村木耳生产专业合作社里,特派团食用菌专家张介驰正在给种植户集中培训,讲解木耳产业结构特点、基础知识、管理技术要点。
针对水分管理难,造成催芽出耳不均匀、整齐度差的问题,建议在催耳时期,均匀向菌袋喷水,保持开孔湿润……张介驰一边解答种植户提出的问题,一边给大家认真做示范。宽敞明亮的会议室,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3月以来,食用菌产业组3名专家,通过资料收集、视频图文指导、现场考察、技术示范多种方式,答疑解惑食用菌培育中常见的问题。针对宕昌县食用菌产业现状、技术需求,制定3年规划,围绕适宜菌种引进扩繁、菌袋工厂化生产、高效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核心技术示范区建设,为甘肃宕昌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食用菌培育,优良品种是关键。科技特派团成立不到半年,先后筛选引进适宜当地气候生态的20个香菇品种和6个木耳品种。目前,各类菌种长势良好。
宕昌百花蜜,入口味清香。2019年1月,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宕昌百花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今年4月,科技特派团养蜂产业组结合宕昌山高林密、植被茂盛、光热充沛的独特优势,重点调研了兴昌蜂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企业运转模式、发展布局、技术需求,现场提出指导性建议并解答有关难题。
5月中旬,科技部农村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在线上举办全国蜂产业骨干科技特派员专题培训班。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展示高效饲养示范蜂场,交流服务蜂农经验……科技特派团组织宕昌百余名养蜂能手,这场小型科技成果“云推介”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蜜蜂搭台,经济唱戏,农民受益。“养蜂业与其他畜牧业相比生产成本较低,不与种植业争土地与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投资少,见效快,能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最容易形成规模,是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专家们在车拉乡巴老养蜂合作社调研时,一位资深的蜂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实地调研,蜂产业组确定了南河镇、沙湾镇、车拉乡、贾河乡4个示范养蜂场。下步,他们将加大物资和技术投入,组织专家培训指导、现场观摩交流、成果推广学习,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组建养蜂技术帮扶群,打造蜂农学习交流技术平台。
科技特派,助力乡村振兴。宕昌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包龙刚介绍,去年以来,宕昌县科技局积极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与农业农村及有关部门对接协调,全力做好科技特派工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乡村振兴创新载体、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提供乡村振兴服务支撑、开展农业领域产研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成果转化……披着朝霞出门,踏着星辰返程。
地处甘肃省南部的宕昌是甘肃的中药材种植大县,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当地中药材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南北兼备的特点。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2021年,该县中药材采挖面积达27万亩,总产量8.42万吨,一产产值9.76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1亿元。
“这些年,宕昌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特派团的把脉问诊,广大中药材种植户的辛勤耕耘。去年,仅药材一项,宕昌农民人均增收达到3770元,占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