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 科技之光照亮富民产业路

1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刘国庆 马涛 记者赵凯华 王斌报道

他们,扎根田野,服务三农,把技术无私贡献到基层;

他们,扛牢使命,攻坚克难,把丰收论文书写到大地。

他们,是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他们,在甘肃宕昌县有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科技特派员团队。

国庆期间,记者走进甘肃宕昌县木耳乡木耳梁千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集中连片的中药材长势正旺,浓浓的药香味儿沁人心脾,大家用辛勤的劳动收获一年的付出,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木耳乡地处高寒阴湿地区,辖区内地势海拔高,气候温差大,有种植中药材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木耳乡依托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依附政策大力扶持,采取“党支部+科技+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户走科技化、专业化、合作化生产的路子。同时,按照“千亩中药材”、“一村一品”发展战略,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路。 “现在我们这边经过县科技局专家们的传经送宝,精心指导,中药材比往年长势都好,眼下迎来了丰收季。”宕昌木耳乡党委书记杨国辉说。

陇南宕昌,西北小城。今年,这座由红色重镇哈达铺、绿色5A官鹅沟、古色久远“宕昌国”,红、绿、古三色汇织而成的旅游和中药材城市步入快车道、迎来大发展。

2

在位于宕昌县城西北50公里处的庞家乡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等十余种中药材郁郁葱葱、丰收在望。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种植、优良种苗选育……如今的拉路梁,今非昔比。

科技带来的红利正在这片厚实的土地上愈加彰显。

“号脉问诊,提供良方。”今年初,宕昌县被中组部列为全国科技特派团重点技术帮扶县。宕昌县委、县政府带领有关部门积极与科技特派团顾问吴杰、团长刘彩云等12名专家对接协商、沟通交流,结合宕昌农业科技特点,因地适宜确立了中药材产业、食用菌养殖产业、中华蜂养殖产业,三大富民增收帮扶方案。

宕昌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高标准的中药材品质。然而,如何让这“美誉”搭乘现代科技的东风吹起大家的钱袋子,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今年5月,科技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王惠珍、魏建和专家带领团队,在庞家乡拉路梁药材种植基地、理川镇丰达中药材合作社、哈达铺镇中药材商贸物流园区、琦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走访,一线座谈。

说干就干。结合气候地形,科技特派团率先开展四项工作。研究野生淫羊藿生长习性分布状况,为人工栽培打实基础;种植基地技术指导半夏引种栽培;野生茵陈采样精油提取;育苗基地如何高效高产。随后,又与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药材(黄芪和党参)GAP基地建设指导协议。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组长王惠珍介绍,科技特派团将围绕中央的“三覆盖、两促进”目标要求,加强县内部门、技术力量、企业的合作,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措施和方案。主要在野生淫羊藿驯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当归早期抽薹防治、重茬连作障碍技术攻关、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培训等方面落实帮扶责任,确保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

仲夏时节,热浪翻腾。中组部选派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食用菌产业组任爱民等专家,顶着烈日,在车拉乡、木耳乡、理川镇等多个地方为食用菌种植大户,结合当前天气特点讲解香菇木耳种植管理技巧。

专家讲的细心,大家听的用心。科技帮扶坚持问题导向。木耳乡马莲村木耳生产专业合作社里,特派团食用菌专家张介驰正在给种植户集中培训,讲解木耳产业结构特点、基础知识、管理技术要点。

针对水分管理难,造成催芽出耳不均匀、整齐度差的问题,建议在催耳时期,均匀向菌袋喷水,保持开孔湿润……张介驰一边解答种植户提出的问题,一边给大家认真做示范。宽敞明亮的会议室,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3月以来,食用菌产业组3名专家,通过资料收集、视频图文指导、现场考察、技术示范多种方式,答疑解惑食用菌培育中常见的问题。针对宕昌县食用菌产业现状、技术需求,制定3年规划,围绕适宜菌种引进扩繁、菌袋工厂化生产、高效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核心技术示范区建设,为甘肃宕昌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食用菌培育,优良品种是关键。科技特派团成立不到半年,先后筛选引进适宜当地气候生态的20个香菇品种和6个木耳品种。目前,各类菌种长势良好。

宕昌百花蜜,入口味清香。2019年1月,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宕昌百花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今年4月,科技特派团养蜂产业组结合宕昌山高林密、植被茂盛、光热充沛的独特优势,重点调研了兴昌蜂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企业运转模式、发展布局、技术需求,现场提出指导性建议并解答有关难题。

5月中旬,科技部农村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在线上举办全国蜂产业骨干科技特派员专题培训班。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展示高效饲养示范蜂场,交流服务蜂农经验……科技特派团组织宕昌百余名养蜂能手,这场小型科技成果“云推介”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蜜蜂搭台,经济唱戏,农民受益。“养蜂业与其他畜牧业相比生产成本较低,不与种植业争土地与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投资少,见效快,能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最容易形成规模,是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专家们在车拉乡巴老养蜂合作社调研时,一位资深的蜂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实地调研,蜂产业组确定了南河镇、沙湾镇、车拉乡、贾河乡4个示范养蜂场。下步,他们将加大物资和技术投入,组织专家培训指导、现场观摩交流、成果推广学习,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组建养蜂技术帮扶群,打造蜂农学习交流技术平台。

科技特派,助力乡村振兴。宕昌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包龙刚介绍,去年以来,宕昌县科技局积极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与农业农村及有关部门对接协调,全力做好科技特派工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乡村振兴创新载体、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提供乡村振兴服务支撑、开展农业领域产研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成果转化……披着朝霞出门,踏着星辰返程。

地处甘肃省南部的宕昌是甘肃的中药材种植大县,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当地中药材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南北兼备的特点。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2021年,该县中药材采挖面积达27万亩,总产量8.42万吨,一产产值9.76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1亿元。

“这些年,宕昌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特派团的把脉问诊,广大中药材种植户的辛勤耕耘。去年,仅药材一项,宕昌农民人均增收达到3770元,占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2%。

新闻直通

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天津地铁11号线延伸线一水盾构区间右线贯通!
G1816乌玛高速合赛项目首座大桥箱梁架设完成
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协会调研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北京六水联通蓄滞洪区三标项目管道安装首件通过验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促进会成立
昭平县举办2025年农村电商骨干培训班,短视频内容创作与直播双引擎驱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兰永临高速六标项目董岭3#隧道右洞顺利贯通——主体工程告捷
扎实推进美丽河北建设 全省优良天数达267天

前沿经济

企业出海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交流会在京召开
中交一公局八公司天开智慧小镇二期项目主楼全面突破正负零
河南栾川:延时服务“不打烊”隔夜评标“硬保障”,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河南商丘市示范区:多元联动 打造高效贴心政务服务新模式
河南商丘市: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助力金融营商环境建设
2025小红书商业合作伙伴大会:「质量驱动」是CKBP共赢的唯一路径
中国·海南2025新能源汽车众测环岛赛开赛
服务高水平开放,海南自贸港建设背后的工行力量

观点

2025松茸产业发展大会在丽江举行 松茸国标正式发布 产业枢纽获多方授牌
匠心筑梦启新程,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新项目
梧州学院: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桥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冷友斌哈佛演讲:飞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抉择
向阳而生,循梦而行——从台胞故事看2024年两岸融合发展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 做实知产护企
汽车市场迎变局,需求推动产业加速重构
金观平:精准发力巩固消费回升态势

访谈

发挥专业特色,以党建品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宝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李鹏一行莅临云砺(票易通)走访调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破解“35岁焦虑” 让更多青年人才“冒头”
河南商丘市:“三个强化”推进集团化办学 促进义务教育扩优提质
风筝传人 吕阳 |“形、意、情、趣”话传承
“零门槛”转专业 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
会老友、展信心 跨国企业“掌门人”密集访沪
云南省沧源县杨红军:留在大山深处 坚守三尺讲台

施政方略

沃土育新芽:河南三门峡营商环境以“服务”为笔,绘就高新产业聚集图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4号线二工区项目开展“万名工程师进课堂 促产学研融合路”活动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4号线二工区项目开展爱心助考志愿服务活动
河南省通许县:构建“四维”创新生态服务体系 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河南通许县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河南通许县:固优化营商环境之本 培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元
河南通许县:职责重塑,提振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新速度
四川成都:武侯区簇桥街道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