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龙胜村寻宝:非遗小课堂“盘活”德清珍珠
中国发展网讯 2025 年 7 月 15 日下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薪火寻古暑期社会实践及调研小分队来到浙江德清龙胜村,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小课堂。此次活动以当地珍珠为核心,通过历史讲解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与社区孩子们的合影 陈佳雯供图
探秘时光河:打捞流淌千年的珠光
课堂伊始,小分队成员以生动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德清珍珠的历史发展与文化渊源。成员将珍珠比作 “河里会发光的月亮”,从河蚌孕育珍珠的自然智慧讲到珍珠在当地世代传承的文化印记,让孩子们了解到这颗温润明珠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是流淌在本地历史长河中的“活化石”。
“原来我们家乡的珍珠有这么久的历史呀!” 一位孩子听完讲解后,捧着手中的珍珠标本发出感叹。简单却充满温度的历史讲述,让孩子们对家乡这一特色物产产生了强烈认同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社区孩子们讲解珍珠的来历 陈佳雯供图
巧手对对碰:珍珠遇上非遗“新纹章”
讲解结束后,考验孩子们奇思妙想的时候到了。成员们纷纷化身 “能工巧匠”,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制作两款特色手作——珍珠手串与仿宋锦苗银珍珠冰箱贴。
在珍珠手串制作区,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挑选着珍珠和配饰。每颗珍珠都有独一无二的光圈,搭配上各种各样的配饰。孩子们用细线将珍珠一颗颗串联,偶尔遇到打结难题,便举手向成员求助,现场不时传来 “这样串是不是更好看” 的讨论声。当手串完成后,孩子们纷纷戴在手腕上,摇摇手臂,仿佛能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另一边,仿宋锦苗银珍珠冰箱贴制作则让孩子们感受到珍珠与其他传统技艺碰撞的魅力。小分队提前准备好印有宋锦纹样的布料——如同“迷宫”的花纹,搭配德清珍珠的柔和光泽,再点缀上苗银饰件,瞬间让小小冰箱贴有了文化重量。“这个太阳纹会不会带来好运?”孩子们一边创作,一边发挥想象力。这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饰品,不仅承载着他们的创意,更凝聚着对珍珠文化的独特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小朋友制作珍珠手串 陈佳雯供图
童心种匠意:让老手艺在心田“发芽”
活动尾声,孩子们带着手作满载而归。活动后,小分队成员表示,此次龙胜村非遗小课堂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们掌握简单的手工技能,更在于通过珍珠这一载体,让他们亲近家乡文化、感知非遗魅力。
珍珠在河蚌里“修炼”,文化传承也是场“慢功夫”!这场充满童趣的“珠”艺课,已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文化种子。未来,当他们再次看到珍珠,便会想起这个下午——想起珍珠历史,想起亲手创作的快乐,而这,便是对千年匠心最生动的传承。(朱薪如、陈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