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滑板底盘”造车商业化之路
悠跑科技全线控滑板底盘在黑河市进行测试。 (资料图片)
日前,悠跑科技发布了我国首个可量产全线控滑板底盘。同时,悠跑科技公布两大业务进展:悠跑首个整车产品超级VAN将于年底启动交付,已获得国内外订单;与“越野e族”携手打造电动越野系列车型。
在经历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和去年遇冷后,“滑板底盘”造车能迎来商业化春天吗?
开辟造车新模式
与传统造车采用的承载式车身不同,“滑板底盘”造车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将线性驱动、制动、三电、热管理及悬架系统进行模块化布置,集成在底盘上,使整个汽车简化为底盘和车身两部分。这种软硬一体、“上下分体式”的新型底盘,改变了原来汽车研发的逻辑和技术形态,带来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变革。同时,厂商还可以将车身与座舱根据需求进行更换,从而得到不同的汽车形态。
通用汽车最早提出“滑板底盘”造车概念。在2002年北美车展上,通用汽车推出了一款名为“Hy-wire”的概念车,Hy-wire意为氢燃料驱动—线传操控。这款车最大的特点在于车体,或者说车壳可以与底盘分离,可以进行独立更换,通用称之为“滑板底盘”。
2021年,美国电动车企业Rivian凭借滑板底盘这一核心技术,量产皮卡R1T和SUV R1S两款新车,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美元。Rivian创始人表示,未来无论是公司自己的市场化产品,还是为亚马逊、福特汽车定制的整车,都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开发。在Rivian带动下,滑板底盘概念迅速火爆。目前,美国的Rivian和Canoo、英国的Arrival、以色列的REE等公司纷纷押注滑板底盘技术。
国内企业也在抢占这一风口。悠跑科技在2022年首届“UP DAY悠跑体验日”上首发了UP超级底盘和3款超级舱体概念车,打响了滑板底盘在国内市场的第一枪。据介绍,基于同一UP超级底盘,可以设计出5种风格迥异的上车体,包括轿车、多用途汽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皮卡和厢式车,覆盖了低顶、中顶、高顶等多种高度的乘用和商用车辆,支持在短周期内快速推出丰富的产品矩阵。
今年1月10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哪吒汽车签署协议,双方将在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项目上开展合作,首款搭载CIIC的车型最快将于2024年年底面世。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胡国亮透露,目前已有多家整车厂和出行服务客户在与公司洽谈,其中越南VinFast已和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此外,拓普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新设全资子公司拓普滑板底盘(宁波)有限公司,预计滑板底盘项目两年后正式投产。阿尔特汽车技术公司也表示,拟设立深圳壁虎科技公司,重点放在滑板底盘技术和产品上,为物流、商务、家用等领域提供相关服务。
优势体现在何处
滑板底盘技术从边缘走向热门,得益于一系列新技术的共同推动。“滑板底盘由CTC电池系统、新型电驱动系统、线控转向制动、滑板底盘工艺、智能化技术五大核心技术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当前电动汽车底盘技术竞争持续升级,主要体现在底盘系统的“滑板化”,有望给汽车设计与制造带来一场革命。
“通过上下车体解耦,滑板底盘可以实现上部车身空间与底盘行驶模块分离,同步开发,并行迭代。支持根据场景设计上车体,快速进行产品升级,提升整车厂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三电高度集成、软硬件解耦、上下车体解耦,可以降低整车开发成本和生产制造投入,缩短开发周期,更好地服务市场场景化、个性化需求。”胡国亮解释。
悠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鹏从产业、商业和产品3个维度分析了“滑板底盘”造车的优势。首先是产业的优势。“滑板底盘”造车可以把过去相对落后的、没有差异的造车产能,在较低的成本之下升级为电动化时代所用,避免汽车行业重复低水平竞争。其次是商业的优势。在提升智能电动汽车标准化的基础上,“滑板底盘”造车能够帮助上下游合作伙伴提高运营效率。再次是产品的优势。传统汽车行业没有一体式底盘,只有一个个的底盘件。对比下来,一体式底盘自重降低、成本降低、生产周期更短。
“车身与底盘一体的新车研发周期长、难度高,而滑板底盘将上下车体分离解耦开发,可以在更短时间内研发更多车型。”李鹏告诉记者,基于UP超级底盘进行研发,可比传统同平台全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6个月至12个月,研发成本最多可降低60%。
业内人士甚至把滑板底板比作汽车行业的安卓。得益于安卓系统的开源性质,现在手机厂家可以直接使用安卓系统并进行深度化定制,直接降低了研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门槛和成本,而手机厂商则专注聚焦系统之外的事。“滑板底盘”造车,车企只需要把底盘部分交给一家可靠的滑板底盘厂商,通过上下分体式开发,就能迅速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滑板底盘也符合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传统汽车主要通过机械式系统实现车辆驱动,而滑板底盘线控技术通过软件可方便地控制车辆的转向、加速和制动。在实现集成一体化设计的同时,滑板底盘还具备整合传感器、计算平台及各类服务应用等智能化软硬件的能力,可实现独立驾驶和软硬件的持续迭代。
尚需突破多项挑战
欧阳明高将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的趋势归纳为1000公里续航与滑板底盘两大类。不过,“滑板底盘”造车看上去很美,想颠覆传统造车模式还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去年,将滑板底盘带火的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连续产能不足、市值严重缩水,可见其商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基于上下车体分离的产品形态,在乘用车领域没有先例。在给新能源车企提供创新产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同时,也需要电池企业和车企在产品、理念、分工和制造等方面进行磨合。”胡国亮说。
目前滑板底盘的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面临开发主导权之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底盘车身一体造车模式,由整车企业主导产品开发权,像博世、舍弗勒、麦格纳等企业只是作为底盘相关零部件的供应商。而滑板底盘厂商需要将电池、电机、电控、悬架等一系列零部件做好集成,然后再交付车企。这意味着,滑板底盘供应商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有专家认为,这也是当前大型主机厂意愿不强、滑板底盘推行遇阻的重要原因。
同时,标准也是一大挑战。“研发和制造CTC电池,电池包要做‘穿刺’试验。滑板底盘的‘穿刺’试验怎么做?是整个底盘做,还是把中间截下来做?目前行业并没有相关标准。”李鹏呼吁,要加快滑板底盘标准的制定。
商业模式的基点是创造价值。“我们要努力把产品做得足够好,真正为智能电动车产业创造新的价值。”李鹏表示,“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最具活力的汽车产业链,以及愿意尝鲜智能电动车的消费者,滑板底盘一定会在中国率先走上商业化之路。” (经济日报记者 杨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