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茶产业智慧化转型遇瓶颈 高校调研厘清三方诉求
中国发展网讯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一支受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支持的青年团队,近日为连南茶产业智慧化转型注入科研动能。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茶韵兴瑶"实践团深入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核心茶区,通过走访3镇5企、对话十余农户,精准锁定制约山区茶园智慧管理的三大症结:地形制约效率、技术适配不足、成本难以承载。此次调研是"攀登计划"引导高校资源下沉县域的实践缩影,为破解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共性难题提供实证基础。
实践团开展“百千万工程”实践调研活动(刘斌 摄)
调研揭示山区茶园智慧化转型三重挑战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产茶区,地形复杂性显著制约茶园管理效能。茶农普遍反映,因山地梯田路径崎岖,人工巡查耗时占全天劳作60%以上,夏季病虫害识别常滞后于最佳防治期。"往往发现虫害时,茶树已受损严重",茶农坦言。与此同时,本地茶企面临技术适配困境。金涡生态茶厂等企业指出,现有智慧农业系统存在"三不"痛点:网络盲区致设备不可联网、陡坡地形使传感器难以部署、亩均超2000元成本让中小茶企无力承担。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层面同样遭遇模式创新瓶颈。县农业农村局透露,全县3万亩茶园中智慧化覆盖率不足5%,亟需探索兼具经济性与可复制性的山区适配路径。
实践团与连南种植基地负责人交流技术需求(谢荣峰 摄)
初步确立轻量化技术研究框架
基于三方诉求,实践团提出探索性研究框架,重点聚焦三个维度:无人机山地巡航效能评估、弱网环境低功耗传感设备测试、轻量化系统成本阈值测算。指导老师邹云松强调:“此研究依托‘攀登计划’服务县域产业的定位,目前仅完成技术可行性预研,需经实验室与野外双重验证。”该方向呼应专项资金“推动科创成果向县域转化”的核心目标。
实践团围坐研讨,梳理调研收获与创新思路(谢荣峰 摄)
校地协同机制赋能深度研究
为推进问题溯源与方案优化,政校企三方达成协同研究共识。县农业农村局将建立产业痛点动态反馈机制,定期更新管理难题清单;本地龙头茶企纳入校企联合课题组,参与技术参数细化。"本次调研的价值在于穿透现象厘清问题本质",县农推中心黄海军主任表示,"期待学界为破解山区农业转型困局建构科学理论框架。"(曾蕴龄、李佳颖)
农推中心黄海军主任在座谈会发言(谢荣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