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坚持“四有标准” 关爱服务零距离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王治 记者赵凯华 王斌报道 今年以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紧盯农村关爱服务重点对象,不断创新载体,丰富行动内容,强化措施落实,坚持有场所、有队伍、有载体、有机制“四有标准”,着力建好一个中心、打造两支队伍,开展三好评选、完善四项机制,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事情抓起,确保关爱无止境服务零距离。
建成一个中心。整合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妇女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各类要素配置,坚持试点先行,积极创建爱心餐厅、理发室、图书室、棋牌室、洗澡间、洗衣房等为主的农村关爱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乡镇有中心、村社有站点”的综合性关爱服务网。目前,全区先期试点建设15个农村关爱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
打造两支队伍。充分利用驻村帮扶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到户优势,发挥好“六大员”作用,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群众收入、参与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治理等工作,提高关爱服务行动硬实力,打造一支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组织放心的中坚力量。
充分汇聚村级党组织、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村公益性岗位与社会公益爱心人士力量,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打扫卫生、洗衣理发、医疗保健、代购代买等形式多样的“暖心行动”,真正让“三留一困”人员感受到“家”的贴心与温暖。目前,318个驻村帮扶队954名帮扶队员2184名帮扶责任人,“三关爱”巾帼服务队698支4633人,各类社会公益组织23支2300余人,共同打造了一支会流动的关爱服务铁军。
开展三好评选。统筹考虑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差异化程度,鼓励“三留守”人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发现带头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开展“孝老敬亲好儿媳、自强不息好少年、德高望重好乡贤“三好”评选活动,集中表彰100名好儿媳、100名好少年和100名好乡贤,让当有表率、行有示范,为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支撑。
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完善跟踪回访机制。健全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定期巡查关爱工作机制,按照认定准确、动态调整、实时更新的要求,定期走访、跟踪回访,切实做到在册关爱服务对象监测持续和帮扶跟进。
二是完善“六必访”工作机制。结合年度动态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紧盯村级重要人群和关爱服务对象,村级党组织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协调区直相关行业部门,落实相关政策举措,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织密织牢关爱服务网。
三是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深度落实武都区委“五看五比五促进”工作思路,将服务对象明确到镇村社干部、驻村帮扶干部人头上,建立联系台账,及时精准落实“一对一”服务措施,切实帮助“三留一困”群众解决身边事、眼下事、紧要事。
四是完善督查检查机制。牵头单位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关爱服务行动进行督查检查。对成效明显、机制健全的在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专项考核中择优加分、倒逼把关爱服务行动做深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