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玉皇:擦亮生态底色 共建善治乡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王治 记者赵凯华 王斌报道 打造绿色生态长廊,推动乡村综合治理,是践行“两山”理论、打造“三城五地”、建设美丽武都的具体实践行动。今年以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玉皇乡以路域环境整治、景观节点打造为主要抓手,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搭建治理载体,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力打造“树随路走、花伴车行、一路一景”的和谐宜居乡村。
坚持与拆违治乱相结合。重拳出击整治路域环境,对公路沿线的柴草堆、垃圾堆、乱石堆、粪土堆以及墙面小广告、乱搭乱建、排水沟等进行全面整治。共清理乱堆乱放70余处、残垣断壁400余米、废弃柴草房3座、乱搭乱建26处、乱贴乱画60余处、边沟清淤8000余米,公路沿线环境卫生乱象得到彻底整治。
坚持与打造景观节点相结合。按照“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就地取材、突出特色、留住乡味”的思路,按照“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景则景”原则,对沿路地块进行资源整合,打造节点36处,在“三玉”公路沿线集中栽植爬藤月季、小月季、金叶女贞4100余棵,对沿线原有500余棵油橄榄、松树修建造型,播撒各类花籽40多公斤,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乡容村貌,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与培育文明新风相结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分批分期实施,不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全力打造小石村集党群议事、生活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生态水景公园文化广场。同时,与培育文明新风相结合,充分利用亭廊服务阵地,创建廉政文化“连心亭”“清风廊”,开展“廉洁文化主题电影进村社”、“廉洁文化文艺汇演进村社”、“廉洁文化书架”、“廉洁故事我来讲”、“文明新风彩绘文化上墙”等行动,打造乡村两级干部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厚植廉洁奉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的文化土壤。
坚持与主题实践相结合。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建立“党员连心亭”,作为进一步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的枢纽,以“创新服务、提升效能、为民便民”为宗旨,以“家门口的党群驿站”为主题,聚焦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干部、服务广大群众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党群连心亭”,构建以凝聚、教育和引领党员干部群众为一体化服务治理的新阵地。
坚持与善治乡村相结合。推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助力基层服务走深走实。成立由村“两委”班子、群团组织、有威望的乡贤、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明确“向谁说”“怎么说”“说什么”“怎么办”,对工作架构及方法进行再拓展、再提升、再优化,通过“说、议、办、督、评、复”六个环节,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努力将矛盾问题解决在一线,将群众情绪理顺在基层,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目前,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开展过程中已征集事项32项,已办结28项,帮办实事15件。
武都区玉皇乡把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第一要务,通过逐村逐社全面排摸核实,分类建立短板台账,科学规划、多方争取,全年实施通乡联网路、通社路、村内巷道、产业路、人饮工程、污水处理、生态长廊、文化体育广场、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19个,涌现出以小石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了“小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