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沧源县杨红军:留在大山深处 坚守三尺讲台

              

                               杨红军在上课。蔡树菁摄

人物小传

杨红军,1964年生,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他39年来坚守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敬业奉献、以校为家,上千名学生在他的教导下走出大山。他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临沧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南腊完小教师杨红军就拿着课本和教案走出了宿舍,他的住处紧挨着学生宿舍,看到还有没进教室的学生,他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句:“动作快点,别迟到了!”

走下两个台阶,再转过一个弯,就到了教学楼。这段300多米长的校园路,杨红军从青年走到了两鬓斑白。明年8月,年满60岁的他可能就将告别这段走了30多年的熟悉道路……

“我留下来,就是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去”

从县城出发,在山路上行驶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位于沧源县西北部南腊村的南腊完小。虽然只是一所村小,这里却有500多名学生、30多名教职工,附近6个村子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

中等个头、皮肤黝黑,穿着白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眼前的杨红军显得十分干练。见到他时,他正在给三年级学生上课……

“有位勤劳老公公,天色一亮就开工,若有一天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杨红军轻声提问。同学们齐声回答:“太阳!”

“教低年级学生,声音要轻,课堂氛围要活,这是学校的年轻老师给我的建议。”杨红军之前教了很长时间的高年级,临近退休,重新回到低年级任教。为此,他主动跟年轻老师请教低年级的教学方法。

杨红军说,他的小学时光也是在南腊完小度过的。1984年中专毕业后,杨红军被分配到南腊乡(现更名为芒卡镇)任教,在两所“一师一校”的村小工作7年后,调入南腊完小任教至今。

那时候,除了上课,杨红军还把很多精力放在劝说想要辍学的孩子返校上。曾经,杨红军的班里有个成绩很不错的女孩要辍学。女孩的家离南腊村很远,为了让她重返校园,杨红军决定家访。在崎岖的山路上,杨红军从早晨走到中午,终于找到了女孩的家。“不管怎样先让孩子回来上学吧。”杨红军苦口婆心地劝说女孩父母,“实在不行,我回去跟学校商量,用南瓜、洋芋抵学杂费。”最终,在杨红军的努力下,女孩重新回到了课堂上。

这样的家访,杨红军经历过很多次。家访路上,他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小学老师——何老师。看到班里少了学生,何老师就忍不住流泪,然后一家一家去劝。杨红军始终记着何老师说过的话:“如果不读书,孩子们很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

1991年,杨红军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对一名乡村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机会。“当时有县里的学校想调我过去,我没有去。”杨红军从没后悔,“我留下来,就是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去。”

这一留,就是32年。30多年来,杨红军教了20多届、上千名学生,在沧源县的各行各业都有他的学生。

“跟孩子们学习相关的事,都是大事”

调入南腊完小工作以来,杨红军教的科目可谓“五花八门”——数学、美术、劳动……“以前学校只有十几名老师,大家都是身兼多科。”在此期间,杨红军还担任过6年校领导职务。2003年,他卸下校长职责,重新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教学岗位。

在教学上,杨红军既传统又“时髦”。翻开杨红军的教学课本,每页都是满满的批注,上面写着章节必背知识点、重难点提醒、拓展知识补充等。他还自己制作教具,有时还结合农村常见的农具,教学生记住一些知识点。

如今,南腊完小的每个班级都接通了教育专网,配备有电脑和电子白板。杨红军是学校资历最深的老师之一,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却是个初学者。

为了尽快掌握新技术、新的教学方式,杨红军主动向90后教师李玲英学习。“放学后,杨老师总会找我们几个年轻老师,请我们教他使用互联网、做PPT课件等。”李玲英说,杨红军特别认真,把每个步骤都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反复练习,并且请年轻老师给他做的PPT课件挑毛病。

“要想把学生教好,老师首先要跟上时代。而且,跟孩子们学习相关的事,都是大事。”杨红军严肃地说。

“离孩子们近一些,随时有照应”

杨红军的老房子就在南腊村,但他很少回去住。他和妻子、女儿就住在学校的一间宿舍里,不到20平方米,一住就是30多年。旁人不解,杨红军只是笑笑:“住在这里,离孩子们近一些,随时有照应。”

杨红军对学生的爱,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村小的很多学生都在学校寄宿。杨红军的宿舍离学生宿舍很近。午休时间,杨红军会去学生宿舍转一转,看到孩子们都在午休他才放心。转一圈回来,留给自己的午休时间就很少了。

到了周末,杨红军就从老师变成了“家长”。他带着男孩子们洗澡,给他们买各种生活用品。孩子们头发长了,他索性在宿舍门口摆张椅子,当起兼职“理发师”。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南腊完小职工陈向前是杨红军的第一批学生。他至今仍记得,自己上学时身体不好,家又离学校很远,从家里带来的中药,都是杨红军煎给他喝。

杨红军爱学生,也深爱着这片校园。学校的饮用水是从山上的水源地引下来的。到了雨季,经常因为山洪而断水。杨红军就和同事们一起,踏着泥泞的山路,前往5公里外的山上水源地维修。

山上蚂蟥多,维修回来后杨红军就被咬得全身到处都是伤。他顾不上处理伤口,也要先去看看供水是否恢复了。

由于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工作中了,多年来,杨红军对家庭的关心有些少,这也成了他心里一直放不下的遗憾。

“他工作忙,家里的事大大小小基本上都是我来做。”杨红军的妻子周银芳说。女儿考上了大学,杨红军高高兴兴地把女儿送到了学校。到了宿舍,他爬上高低床为女儿铺被褥。“爸,印象中这还是你第一次给我铺床。”女儿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杨红军眼睛一酸。看着父亲苍老的身影,女儿也不禁红了眼眶,但越来越理解父亲的坚守。

(陶宇彬参与采写)  

■记者手记

甘为人梯,托起孩子们的梦想

39年,一万四千多个日夜,是什么让杨红军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大山里?答案是“热爱”。

因为热爱家乡,“山里娃”杨红军考出了大山,又回到了大山。即便由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机会再次走出大山,他依然选择留下。近40年的山村教师经历,杨红军忠实履行了“我留下来,就是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去”的诺言。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用心教书育人的理念在茫茫大山间不断传承。正是因为甘为人梯的坚守,才托起了孩子们的人生梦想。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像杨红军一样的山村教师的热爱和坚守,才搭建起了为大山里的孩子们传道授业的三尺讲台,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世界。

新闻直通

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健全金融解纷新模式 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河南省内乡县财政局: 扎实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当好企业发展“三员”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
河南信阳市浉河区:争当企业“贴心人” 服务发展“零距离”
河北成立全国首家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会
信阳浉河:政务服务就近办 一枚印章管审批
信阳市召开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暨优化信用环境建设业务培训会
河南灵宝:开展信用宣传 优化营商环境

前沿经济

河南商丘: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商丘海关“三个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河南商丘:以能动司法暖企助企护企 赋能营商环境再优化
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服务企业常态长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天津华为旗舰店:开启线下体验重磅升级
中国·承德2023年钒钛产业链对接大会召开
暖心护航打造百姓身边的服务品牌
暖心护航打造百姓身边的服务品牌

观点

汽车市场迎变局,需求推动产业加速重构
金观平:精准发力巩固消费回升态势
天然冲突基因?服饰批发市场为何与直播决裂
“智能”客服“答非所问”咋破解?
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须多方发力
金观平:中国经济有信心有能力行稳致远
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设立一周年 植物保护收集取得新进展
翡翠、红蓝宝,涨价幅度超黄金!值得投资吗?

访谈

河南商丘市:“三个强化”推进集团化办学 促进义务教育扩优提质
风筝传人 吕阳 |“形、意、情、趣”话传承
“零门槛”转专业 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
会老友、展信心 跨国企业“掌门人”密集访沪
云南省沧源县杨红军:留在大山深处 坚守三尺讲台
海尔周云杰:在不确定中成就确定的力量
格力电器董明珠:消费升级带来发展底气
百度李彦宏:把信心传递给每一个人

施政方略

河南省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企招聘
河南商丘:强化“数据赋能” 稳步推进“智慧医保”建设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商工局打出“党建+业务”组合拳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务实履职推进高质量“检察护企”活动
河南商丘:多措并举 深入推进建设工程城建档案验收工作
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当好企业发展“三员”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
河南商丘市“三项措施”同步发力 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河南睢县:以诚信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